10元吃原燒這個在行銷上常用的活動,因為差點引起了暴動,所以吸引了媒體報導,
加上呂律師的發言原燒93硬幣事件,讓我又從遙遠的打瞌睡當中模糊記起了似乎老師講過機會成本這名詞,
為防止中年癡呆提早發作,讓我來想一下我到底該不該去排隊好了
原燒這次活動為
活動一:
8/16 10:30以民國93年10元硬幣乙枚至原燒據點認購「麻吉盆栽」乙盆
凡購買盆栽,可憑購買發票於8月16日中午即享用原味套餐乙客(每店限量100盆,售完為止)
活動二:
8/16 11:00~14:30至原燒據點領取原燒買一送一券
憑券消費套餐享買一送一優惠(每店限量1000張,發完為止)
首先先從原燒的計劃看起,
原燒共24家門店,以(680*100+345*1000)*24=9,912,000的營收為成本,吸引了許多人的關注與批評,
以王品財報來說,1000萬的營收中,營業成本占營收46~48%,假設食材+其他變動成本佔營業成本一半好了,得出實際付出約為250萬元,(實際應該更低,租金+人事應該要佔到7成,不過考量他們損失的盈餘,簡單算算就好,不用太認真)
原燒半年營收為486333000,行銷費用佔35%(好高的行銷費用,不知道到底有哪些內容,果然是人稱行銷大師的戴老闆!!),等於全年行銷費用將近3.4億,因此這次活動還佔不到原燒全年行銷費用的1%,卻幫助他們搶了至少三天的各大新聞的版面,
以行銷層面來看,豈不划算,活動提案人還應該要記功
接下來換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
先以時間報酬來看看
一份原味套餐628還要加服務費10%=690.1元,扣掉10元成本,假設排隊八小時,每小時85.1元,換算成月薪168hr=14296.8元
如果是買一送一活動,可以省一半,但可能比較晚出門,排隊可能只排四小時,算起來也差不多14xxx,
意思是月薪不到15000去排隊就虧了嗎?
再複習一下維基百科對於機會成本的解釋: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OC)是指決策過程中面臨多項選擇,當中被放棄而價值最高的選擇,又稱為「替代性成本」,就是俗語的「有得必有失」。例如某甲現在有1小時時間,可挑選A、B、C三件同樣都需要花費1小時才能完成的三件事之一來做,他若選擇了A,就得放棄做B、C二事的機會;若選擇了B,就得放棄做A、C兩事的機會。
(來源:網路)
A:假如是上班時間要請假排隊,請假會被扣薪,如果你月薪不到15000,被扣的薪水少於85/hr,所以那是賺的,但月薪不到15000應該不會想吃那麼貴的餐點,賺相同的錢吃別的可以多吃好幾餐,(如果有其他特殊考量當然另當別論),加上現在台灣最低薪資19273元,只要是請假的,用機會成本來說,一定不划算
B:但8/16是星期六,是大部分人的非上班時間,因此只能說用八小時的空閒時間來比較,資本家會說你可用這八小時去兼差,可以有每小時115元收入,所以機會成本就是920元。
但重點是你要原本就有這份工作或打算做這份工作,不然每個人過這一輩子的機會成本都是760億美元(2014年富比世首富比爾蓋茲),每天都要被說你為什麼整天打電動(看電視,xxx,空格自填)不去創業,要不然你就成為首富了。
所以只能說排隊的八小時可以去做其他原本可能的活動,例如看電影(要花錢,負成本但有正效用)、吃原燒並看人在太陽下排隊(要花錢,負成本但有很大的正效用)...諸如此類的,對個人的選擇而言,機會成本不一定是金額的成本,也有可能是去做其他活動可以得到的滿足。
這種滿足感在經濟學上就叫效用或是我們要跟上潮流,稱呼為小確幸,例如我花690元吃一客原燒可以有一單位小確幸,同樣花690我吃牛角燒肉吃到飽可以有1.5單位小確幸,也可以吃7餐各0.25個小確幸合計1.75個小確幸的牛肉麵,當然你就知道應該怎麼選了(不過又有效用遞減法則.....你連吃7餐牛肉麵看看~~)
因此,呂律師用機會成本來講排隊或是用工資率來消遣這些排隊的人不太合適,你看看,有甚麼活動是不用成本就讓情人(可能需要兩杯飲料)有個場地談天八小時還可以賺兩張餐卷呢?我們只能說排隊帶給這對情人的小確幸大於去摹帖的(當然是寫書法阿!!你想到哪去!!),要檢討也只能檢討如果摹帖的筆跟墨的成本降低,是不是可以增加CP值,讓情人們願意花八小時一起寫書法.....這就是政府該努力的方向!!(義正詞嚴!)
(那到底小確幸要怎麼量!!根據計量經濟學說........恩......這段我好像睡著了......你自己去找答案吧....哈哈哈)
C:再以比爾蓋茲來說,資本家的工作不是按件計酬,開公司的好處就是可以請其他人幫你工作,你在睡覺的時候收銀機還不停的響,所以不管他去排隊,或是地上撿錢,他除了原本的那份打工仔幫他賺取的收入外,還可以額外賺到地上撿到的錢,當然,撿到的錢是要交給警察杯杯的,公告三個月沒人認領後,比爾才能再回去領這筆錢...這時,比爾回去認領錢的這個時間成本才要再被考慮進去。
或許有人對排隊這件事嗤之以鼻,那我們換個日常常需要做的決策來看看,
以台北到高雄,假設只有兩種選擇,高鐵普通座是1630元,學生優惠5折,"只要"815,耗時1.5hr,而統聯是480元,需時5hr,
假設不用熬夜半夜搶票,臨櫃買都買的到,換算起來,對學生而言,額外的3個半小時每小時代價只需96元,比去7-11打工還少!所以應該搭高鐵?
以我這沒學生優惠的上班族而言,額外的每小時代價就是328.6元,也就是說假如我月薪不到55200元,就只能搭統聯?
所以用呂律師的機會成本看似乎陷入誤區,
我覺得以"我有沒有趕這額外的3.5小時的需求,如果早到也沒其他可以帶給我大於省下的1150元效用的活動,那我還不如坐統聯就好"這樣的角度考量
最後有沒有排隊搶首購的八卦?
搶首購不但沒有便宜還常常比晚買還要貴,討論版有句名言,先買先享受,晚買享折扣,這句話講的是效用
如果人人都這麼理性的講機會成本,也就是C/P值,那名牌奢侈品也就不用賣了...
經濟學的假設是每個人都會做理性的選擇,因此他選擇去排隊一定有他的理由在
而行銷活動就是努力希望你做出不理性的選擇,所以才會有奢侈品存在,
那到底要怎麼平衡呢?
結論:我還是繼續打瞌睡就好,這問題還是讓教授回答吧
留言列表